你好,游客 登錄 注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新聞

健康問題社會決定因素

[日期:2011-10-30] 來源:WHO  作者:ecphf錄入 [字體: ]
為了健康

主要概念

 

衛生不公平或不平等現象有哪些?

      衛生不公平現象是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各人群之間可避免的衛生不平等現象。這些不公平現象來自社會內部和各社會之間的不平等現象。社會和經濟條件及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決定了他們面臨的患病風險以及為防病或在患病時治療疾病所采取的行動。

 

舉例說明國家之間的衛生不公平現象:

      嬰兒死亡率(嬰兒從出生到一歲期間死亡的風險)在冰島為每千活產2例,在莫桑比克為每千活產120多例;

      一生中在孕產期間或緊接之后的孕產婦死亡率在瑞典僅為每17 400人中有一例,但在阿富汗每8人中有一例。

 

舉例說明國家內部的衛生不公平現象:

  • 在玻利維亞,母親未受過教育的嬰兒死亡率高于每千活產100例,而母親至少受過中等教育的嬰兒死亡率低于每千活產40例;
  • 關于出生期望壽命,與非土著澳大利亞人(男性76.6年,女性82.0年)相比,土著澳大利亞人的壽命顯著較少(分別為59.4年和64.8年);
  • 格拉斯哥Calton地區男性的出生期望壽命為54年,比數公里之外的Lenzie男性要少28年;
  • 80歲以上歐洲男性中長期喪失能力的比率在受教育程度較低人群中為58.8%,在受教育程度較高人群中為40.2%。

社會梯度是什么?

      在世界各地,窮人中最窮的人具有最差的健康。在國家內部,證據顯示一般來說個人的社會經濟地位越低下,其健康程度就越差。健康方面的社會梯度從社會經濟狀況的頂端延伸到底部。這是一種全球現象,在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國家都可見。健康方面的社會梯度意味著衛生不公平現象影響所有人。

      例如,如果按家庭富裕程度觀察五歲以下死亡率,就可見到國家內部社會經濟水平與健康之間的關系是分等級的。最貧窮人群具有最高的五歲以下死亡率,而家庭財富排位第二的五分之一人口與排位最高的五分之一人口相比,具有更高的兒童死亡率。這就是健康方面的社會梯度。

 

健康問題社會決定因素有哪些?

      健康問題社會決定因素是人們出生、成長、生活、工作和進入老年時所處的環境,以及為應對疾病制定的系統。這些環境受到經濟、社會政策和政治方面一系列更廣泛力量的影響。

 

推動衛生不公平現象的力量有哪些?

      通過對國際關系以及國內規范和政策的影響,全球環境對社會如何繁榮產生影響。這決定了社會在國家和地方級組織其事務的方式,從而產生各種社會地位和等級制度,使人口根據收入、教育、職業、性別、種族/民族及其它因素進行組織。人們在社會等級制度中所處的地位影響到他們生長、學習、生活、工作和進入老年時的條件,他們對健康不良的脆弱性以及健康不良的后果。

  • 過去25年期間產生的經濟增長效益分配得不平均。在1980年代,占世界人口10%的最富裕國家與占世界人口10%的最貧窮國家相比,國民總收入高60倍。到2005年,這一比率增加到122倍。
  • 國際援助流動本身就極為不足,大大低于承諾的水平,在眾多貧窮國家還債的義務面前相形見絀。結果是,在許多情況中,出現資金從較貧窮國家向較富裕國家外流的情況——這是令人擔憂的事情。
  • 過去15年期間的趨勢是,許多國家中最貧窮的五分之一人口在全國消費中所占的份額不斷減少。例如,按當前的經濟增長率和目前的收入不平等水平,肯尼亞中等貧窮的家庭在2030年之前將不能跨越貧窮線。如果使肯尼亞窮人的收入增長份額增加一倍,可在2013年減少貧窮。
  • 權力、資源、福利、規范和價值觀方面的性別偏向、各種組織構成的方式以及規劃運轉的方式對成百萬女童和婦女的健康造成危害。婦女在社會中的地位也與包括男童和女童的兒童健康與存活相關。
  • 衛生公平性著重依賴于個人是否有能力挑戰和改變差距極大的社會資源不公平分配情況,而每個人應當有同樣的資格和權利享受這些資源。權力方面的不公平性涉及四個主要方面: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共同組成一個連續體,不同人群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排斥或被接受。

什么是初級衛生保???

      阿拉木圖會議提出:初級衛生保健是基于切實可行、學術上可靠而又為社會所接受的方式和技術的基本衛生保健,通過社區中個人和家庭的充分參與,并在本著自力更生及自決精神而發展的各個階段上社區和國家能夠承受的費用而使之遍及所有人。世衛組織《2008年世界衛生報告》對這一定義進行了進一步闡述。

 

所有政策中的衛生公平性是什么?

      政府和經濟的每個方面都有潛力影響衛生和衛生公平性——僅列舉六方面就有財政、教育、住房、就業、運輸和衛生。雖然衛生可能不是這些部門政策的主要目標,但這些政策對衛生和衛生公平性具有很大影響。

政策一致性至關重要——不同政府部門的政策在衛生公平性方面必須互相補充,而不是互相矛盾。例如,積極鼓勵高脂和高糖食品生產、貿易和消費的貿易政策不利于水果和蔬菜的生產,與衛生政策背道而馳。

      在經濟轉型國家中,肥胖癥正在成為一種真正的公共衛生挑戰,而在高收入國家中已經是這種情況。預防肥胖癥需要措施確??沙掷m、充足和有營養的食品供應,促進攝入更健康食品的生活環境,參與身體活動,以及積極加強健康生活的家庭、教育和工作環境。在這種行動中,涉及衛生部門能力或責任的部分很少。已取得了積極的進展。例如,禁止在電視節目中播放針對兒童的高脂、高糖和高鹽食品廣告。但是,仍存在顯著的挑戰:如果要克服全球肥胖癥流行的情況,就要與貿易、農業、就業和教育等衛生之外領域的眾多部門進行接觸。

收藏 推薦 打印 | 錄入:ecphf | 閱讀:
相關新聞       健康  社會  因素 
本文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綠色生活

熱門評論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吹潮